[口头报告]基于“水-能-碳”足迹关联的校园碳排放研究

基于“水-能-碳”足迹关联的校园碳排放研究
编号:94 稿件编号:88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09 14:00:30 浏览:510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1:18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议:[S8] 主题8、人文地理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 [S8-2] 主题8、人文地理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专题8.1、专题8.3、专题8.8(19日上午,109)

暂无文件

摘要
    水、能、碳是地球表层系统中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关键要素,其关联机制、格局、程度和利用效率对生态系统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明确水、能源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校园作为具有社区属性的综合性区域单元,人口密集,功能复杂,选取校园进行水-能-碳足迹关联研究具有代表性。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水能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碳排放快速增长,大学校园因其特殊的社会定位及功能职责,在减缓气候变化、环境综合保护等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从水-能-碳关联视角开展校园尺度的水-能-碳足迹关联研究,对于构建更科学合理的校园碳排放核算体系、揭示微观尺度水能资源消耗过程与碳排放内在关系机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时对于校园水-能-碳协同管理、实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本研究基于多要素关联视角构建了校园尺度水-能-碳足迹关联研究理论框架,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龙子湖校区为例,从校园建筑、校园运营、生活消费、交通出行和废物管理五个方面对校园水-能-碳足迹进行全面核算,明晰校园碳排放构成,分析水-能-碳足迹关联特征,从空间上揭示校园内部不同用地单元水-能-碳足迹关联路径与流通规模,利用模糊综合评价、耦合协调度模型及Vikor算法对校园水-能-碳足迹进行综合评价,基于评价结果评估校园碳减排潜力,识别校园碳减排重点领域,最终从水能节约的角度为校园低碳管理提出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
(1)校园水能资源消费每年呈明显波动性变化特征和季节性差异。校园节水效果明显,直接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呈明显增长态势。2019、2020和2021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龙子湖校区用水总量为355.82、234.50和279.25万吨;能源消耗总量为72.08、50.68、58.28万GJ。校园碳足迹总量巨大,校园建筑碳足迹总量为59.98万吨。除建筑外,研究时段内校园碳足迹共计53299.35、42775.12和56315.77吨,人均碳足迹为2.31、1.76和2.29吨。碳足迹构成从大到小依次为:校园建筑>校园运营>生活消费>交通出行>废物处理。校园运营碳足迹超全年校园碳足迹的50%。
(2)校园水-能-碳关联程度逐年增加,直接水-能-碳足迹关联较间接水-能-碳足迹关联密切。校园直接水足迹比重逐年下降,直接能足迹与间接能足迹比例约为1:1,直接碳足迹与间接碳足迹比例约为3:2。不同功能区水、能、碳三者要素足迹间关联度存在明显差异,这与功能区性质、水能消费结构以及人口密度有关。能源消耗与校园碳排放之间具有极强相关性。能-碳足迹关联度高于水-碳及能-水足迹关联度。水-能-碳足迹关联度在研究时段内呈逐年上升趋势。水-能-碳系统联系更加紧密,水-碳关联程度逐步增强。
(3)不同功能区水能消耗及碳排放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取决于能源消耗强度和人类行为的差异。居住区水-能-碳总量较大,生活休闲区水-能-碳强度较高,实验区水-能-碳总量及强度较小。各功能区碳足迹总量大小为居住区>教学办公区>生活休闲区>图书馆>实验区。教师居住区碳排放强度和能源强度较高。生活休闲区用水、用能及碳排放强度受疫情影响变化较大。学生居住区用水强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域,教学办公区用水强度最小。
(4)校园不同功能区水-能-碳耦合度明显高于协调度与耦合协调度。居住区水-能-碳耦合协调度最高,实验区最低。用水用能结构不同是导致各功能区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的根本原因。学习型区域水-能-碳耦合协调等级失调,生活型区域属于协调等级;生活型区域水-能-碳效率高于学习型区域。居住区、教学办公区及生活区应作为未来校园低碳管理的重点管控区域。校园在能源转型方面碳减排潜力最大。
(5)制定节水节能及碳减排一体化的综合战略有助于校园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碳减排的实现。未来校园低碳管理应从设立低碳目标、推动能源转型、废物资源利用、促进固碳增汇、加强低碳宣传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字
水-能-碳,足迹,关联,校园,碳排放
报告人
李汭诗
博士研究生 南京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稿件作者
李汭诗 南京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赵荣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袁增伟 南京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 会务总协调  

● 学术安排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柳    欣

13806024185

liuxin1983@xmu.edu.cn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佳妮

15201086188

scarlett@chytey.com

刘    琳

13313708075

lliu@iue.ac.cn

 

● 会场技术服务

 

李    虎

柳    欣

18965842343

13806024185

hli@iue.ac.cn

liuxin1983@xmu.edu.cn
李招英

13860473552

lizhaoying@xmu.edu.cn

     
           
● 会场安排   ● 会议注册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胡勤梅 13554192326

mary@chytey.com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晓笛 18813296455 xiaodi.sun@xmu.edu.cn
           
● 商业赞助   ● 会议财务  
朱    佳 13950159036

zhujia@xmu.edu.cn

许心雅 0592-2880181 xuxinya@xmu.edu.cn
           

海报张贴

 

● 酒店预定及咨询

 
张    君 13860426122 junzhang@xmu.edu.cn

李    璟

18627754146

lijing@chytey.com

卢    巍 18971567453 luwei@chytey.com      

 

登录 注册缴费 酒店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