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报告]柴达木盆地南缘河岸沙丘沉积模式及其环境意义

柴达木盆地南缘河岸沙丘沉积模式及其环境意义
编号:681 稿件编号:142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22:12:58 浏览:41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10:25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11] 主题11、地表过程与地貌 » [S11-8] 主题11、地表过程与地貌 专题11.8、专题11.9、专题11.18(20日上午,B2鹭江厅VIP4)

暂无文件

摘要
柴达木盆地南缘托拉海河下游两岸沙丘种类繁多,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区域环境演化和风沙活动信息,但其沉积特征、发育过程尚不明确。研究选择河道两侧河岸沙丘为研究对象,采集剖面沉积物样品,探讨其粒度、元素特征,结合光释光年代,试图揭示沙丘沉积环境与形成过程。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沙丘粒度组成不同,复合新月形沙丘(ZQ剖面)以细沙、中沙为主,灌丛沙丘(THG剖面)以细沙、极细沙为主,植被覆盖可能是造成二者差异的主要因素;(2)研究区常量元素以SiO2、Al2O3、CaO为主,微量元素以Cl、Ti、Ba含量较高,大部分元素在ZQ剖面中的亏损程度明显大于THG剖面。(3)研究区沙丘由早期冲洪积物发育而来,化学风化程度较低,耐旱植物根系对盐分的聚集作用明显降低沉积物的CIA值。(4)盆地南缘沙丘自全新世早期已有发育,却在晚期被大量侵蚀,研究区古沙丘的堆积始于约6 ka B.P.以前,在5 ka B.P.左右被固定,沙丘内部极高的卤素含量或许是其主体得以保存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字
柴达木盆地,河岸沙丘,粒度,化学元素,光释光测年
报告人
张潇
博士研究生 北京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张潇 北京师范大学
严平 北京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 会务总协调  

● 学术安排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柳    欣

13806024185

liuxin1983@xmu.edu.cn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佳妮

15201086188

scarlett@chytey.com

刘    琳

13313708075

lliu@iue.ac.cn

 

● 会场技术服务

 

李    虎

柳    欣

18965842343

13806024185

hli@iue.ac.cn

liuxin1983@xmu.edu.cn
李招英

13860473552

lizhaoying@xmu.edu.cn

     
           
● 会场安排   ● 会议注册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胡勤梅 13554192326

mary@chytey.com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晓笛 18813296455 xiaodi.sun@xmu.edu.cn
           
● 商业赞助   ● 会议财务  
朱    佳 13950159036

zhujia@xmu.edu.cn

许心雅 0592-2880181 xuxinya@xmu.edu.cn
           

海报张贴

 

● 酒店预定及咨询

 
张    君 13860426122 junzhang@xmu.edu.cn

李    璟

18627754146

lijing@chytey.com

卢    巍 18971567453 luwei@chytey.com      

 

登录 注册缴费 酒店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