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报告]雅鲁藏布江流域湿地土壤碳库稳定性维持的分子-矿物作用机制

雅鲁藏布江流域湿地土壤碳库稳定性维持的分子-矿物作用机制
编号:4666 稿件编号:300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6 15:03:14 浏览:49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6:25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3min

所在会议:[S18] 主题18、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 [S18-1] 主题18、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专题18.1、专题18.12(18日下午,B2鹭江厅VIP2)

暂无文件

摘要

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湿地分布广泛,碳库储量巨大,同时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湿地土壤有机碳(SOC)对气候变化具有潜在的反馈作用,因此识别SOC稳定性调控因素有助于揭示湿地C循环与气候变化之间反馈机制。本研究以雅鲁藏布江沿岸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调查表层(0-20cm)与底层(20cm以下)湿地土壤SOC含量,基于热裂解-气质联机(Py-GC/MS)技术刻画SOC分子结构特征,分析SOC化学结构的分解抗性;通过测定被铁锰矿物吸附保护的碳含量(OC-Fe)表征矿物保护作用,采用热重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相关指标(TG-T50、DSC-T50)定量分析SOC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表层TG-T50和DSC-T50(337.61±10.59、384.58±12.98)均显著高于底层土壤(337.32±16.89、382.67±12.25),表明表层SOC稳定性较底层相比更加稳定。表层SOC稳定性主要由矿物保护机制主导,底层SOC稳定性主要由化学结构抗性与矿物保护两种机制联合调控。微生物源SOC对表层土壤稳定性有着重要贡献,而底层SOC稳定性与植物凋落物源有机碳相关。总之,这些结果为物理化学保护假说提供了依据,强调了化学结构抗性与矿物保护两种机制对SOC稳定性的重要性。
 

关键字
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分子特征,矿物保护,土壤理化性质,高原湿地
报告人
赵雯雯
学生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稿件作者
赵雯雯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张仲胜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 会务总协调  

● 学术安排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柳    欣

13806024185

liuxin1983@xmu.edu.cn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佳妮

15201086188

scarlett@chytey.com

刘    琳

13313708075

lliu@iue.ac.cn

 

● 会场技术服务

 

李    虎

柳    欣

18965842343

13806024185

hli@iue.ac.cn

liuxin1983@xmu.edu.cn
李招英

13860473552

lizhaoying@xmu.edu.cn

     
           
● 会场安排   ● 会议注册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胡勤梅 13554192326

mary@chytey.com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晓笛 18813296455 xiaodi.sun@xmu.edu.cn
           
● 商业赞助   ● 会议财务  
朱    佳 13950159036

zhujia@xmu.edu.cn

许心雅 0592-2880181 xuxinya@xmu.edu.cn
           

海报张贴

 

● 酒店预定及咨询

 
张    君 13860426122 junzhang@xmu.edu.cn

李    璟

18627754146

lijing@chytey.com

卢    巍 18971567453 luwei@chytey.com      

 

登录 注册缴费 酒店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