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闪报告]聚焦自噬-溶酶体通路研究不同粒径纳塑料诱导肝脏脂质蓄积的粒径差异性和可逆性

聚焦自噬-溶酶体通路研究不同粒径纳塑料诱导肝脏脂质蓄积的粒径差异性和可逆性
编号:4334 稿件编号:67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6 20:08:34 浏览:472次 快闪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11:55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议:[S5] 主题5、环境科学 » [S5-6] 主题5、环境科学 专题5.5、专题5.3(20日上午,306)

暂无文件

摘要
纳塑料(nanoplastics,NPs)污染是全球热点环境问题之一,其对健康的危害备受关注。研究表明,肝脏是生物体积聚NPs的主要靶器官之一。然而,NPs损伤肝脏的毒性效应及分子机制仍不明确,而且NPs诱导肝损伤的可逆性研究也较为匮乏。本研究以100 nm和500 nm 聚苯乙烯纳塑料(PS-NPs)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粒径纳塑料对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与500 nm PS-NPs相比,100 nm PS-NPs暴露诱导了更明显的肝脏脂质蓄积效应。经过一段时间恢复,这一效应得到明显缓解。机制上,PS-NPs暴露抑制Rab7、CTSB和CTSD蛋白的表达,这损伤了溶酶体的功能,从而抑制自噬降解,导致小鼠肝脏中脂质不断蓄积。随后,在恢复期,溶酶体胞吐介导了肝脏溶酶体中PS-NPs的排出,抑制的自噬流被逆转,这可能是PS-NPs诱导的脂质积累在恢复后得以减轻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认为溶酶体在纳塑料诱导肝损伤的持久性和可逆性中发挥不同忽视的双重作用。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环境科学领域Top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
 
关键字
纳塑料,脂质蓄积,可逆性,自噬,溶酶体
报告人
卢艳阳
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稿件作者
卢艳阳 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黄清育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 会务总协调  

● 学术安排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柳    欣

13806024185

liuxin1983@xmu.edu.cn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佳妮

15201086188

scarlett@chytey.com

刘    琳

13313708075

lliu@iue.ac.cn

 

● 会场技术服务

 

李    虎

柳    欣

18965842343

13806024185

hli@iue.ac.cn

liuxin1983@xmu.edu.cn
李招英

13860473552

lizhaoying@xmu.edu.cn

     
           
● 会场安排   ● 会议注册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胡勤梅 13554192326

mary@chytey.com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晓笛 18813296455 xiaodi.sun@xmu.edu.cn
           
● 商业赞助   ● 会议财务  
朱    佳 13950159036

zhujia@xmu.edu.cn

许心雅 0592-2880181 xuxinya@xmu.edu.cn
           

海报张贴

 

● 酒店预定及咨询

 
张    君 13860426122 junzhang@xmu.edu.cn

李    璟

18627754146

lijing@chytey.com

卢    巍 18971567453 luwei@chytey.com      

 

登录 注册缴费 酒店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