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报告]南海北部海盆沉降颗粒物中人为源铅的差异性清除

南海北部海盆沉降颗粒物中人为源铅的差异性清除
编号:3936 稿件编号:319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4 15:33:39 浏览:50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3:3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议:[S6] 主题​6、海洋地球科学 » [S6-3] 主题6、海洋地球科学 专题6.7、专题6.11、专题6.4(18日下午,205)

暂无文件

摘要
人类活动产生的痕量金属已深入海洋内部,然而这一过程的潜在控制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通过分析南海北部海盆1000米、2150米和3200米同步的时间序列沉积物捕获器样品,发现相对于陆源成因的铁(Fe),沉降颗粒物中的人为源铅(Pb)主要由人为源气溶胶所贡献。沉降颗粒物的总物质通量(TMF)主要受初级生产的季节性调控,其中Pb和Fe的通量均与生源组分通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生物泵过程对水柱中Pb和Fe的清除起着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Pb对生源颗粒物的吸附性比Fe高30~50倍。对气溶胶、真光层颗粒物以及中深层沉降颗粒物中Fe和Pb的富集系数进行比较,发现Pb的颗粒物吸附响应比Fe高几个数量级,影响过程包括吸附/解吸、生物累积和分解释放。二者截然不同的清除行为表明大部分Pb在真光层被迅速清除,而在弱光层由于有机质的分解被优先释放。在弱光层累积的溶解态Pb可能进一步通过吕宋海峡向外输出,由此可以解释南海北部和西太平洋次表层中溶解态Pb浓度的最大值。此外,沉降颗粒物中剩余的人为源Pb则倾向于向深海输出,并在弱光层以深持续释放。本研究为边缘海人为源气溶胶来源的痕量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了新的认识,并为其他大气来源的人为污染物在海洋中的宿命研究提供了一个示例。
 
关键字
人为源气溶胶;铅;沉降颗粒物;生物泵;南海北部
报告人
李伟英
助理研究员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稿件作者
李伟英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张静静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李宏亮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高树基 厦门大学;海南大学
武则州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何兴举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冉莉华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WiesnerMartin G.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汉堡大学
陈建芳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 会务总协调  

● 学术安排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柳    欣

13806024185

liuxin1983@xmu.edu.cn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佳妮

15201086188

scarlett@chytey.com

刘    琳

13313708075

lliu@iue.ac.cn

 

● 会场技术服务

 

李    虎

柳    欣

18965842343

13806024185

hli@iue.ac.cn

liuxin1983@xmu.edu.cn
李招英

13860473552

lizhaoying@xmu.edu.cn

     
           
● 会场安排   ● 会议注册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胡勤梅 13554192326

mary@chytey.com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晓笛 18813296455 xiaodi.sun@xmu.edu.cn
           
● 商业赞助   ● 会议财务  
朱    佳 13950159036

zhujia@xmu.edu.cn

许心雅 18005960255 xuxinya@xmu.edu.cn
           

海报张贴

 

● 酒店预定及咨询

 
张    君 13860426122 junzhang@xmu.edu.cn

李    璟

18627754146

lijing@chytey.com

卢    巍 18971567453 luwei@chytey.com      

 

登录 注册缴费 酒店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