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报告]滨海地区非饱和带干湿交替下氮素转化的关键路径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

滨海地区非饱和带干湿交替下氮素转化的关键路径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
编号:3431 稿件编号:206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3 17:10:08 浏览:53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08:52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议:[S14] 主题14、水文地球科学 » [S14-3] 主题14、水文地球科学 专题14.7、专题14.15(19日上午,B2鹭江厅VIP2)

暂无文件

摘要
    农业面源输入非饱和带的氮素持续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严重危害各国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近年来发现,土壤和地下水中均存在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DNRA)与反硝化的竞争现象,DNRA产生的铵氮可能随干湿交替转化为硝酸盐,对地下水造成潜在污染风险。考虑到滨海地区非饱和带特殊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本研究以山东半岛胶州湾附近的大沽河流域典型灌溉农业区为例,构建了非饱和带干湿循环下氮素转化的动力学模型,发现干湿交替下DNRA与反硝化的竞争延缓了非饱和带硝酸盐自净进程;定量了DNRA与反硝化对硝酸盐还原的贡献,并发现有机碳较多的介质中DNRA贡献也较大。与砂土相比,壤土在干湿交替下形成的团聚体更易释放溶解性有机碳,导致DNRA速率较快。当共存氧化还原活性溶解态黑碳(DBC)时,干期时硝酸盐积累量提高了36.1%,湿期时硝酸盐还原速率也提高了54.0%,加速了非饱和带硝酸盐转化,但同时DBC提高了DNRA的贡献。此外,DBC的酚类基团能为反硝化中间产物N2O提供电子,使其更易还原为N2,N2O排放量减少50%以上。本研究体现了水文、环境和生物等多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有望深化对非饱和带有机碳影响硝酸盐污染的认识,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防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关键字
干湿交替,反硝化,DNRA,溶解性有机碳
报告人
刘乐成
讲师 中国海洋大学

稿件作者
刘乐成 中国海洋大学
马浩然 中国海洋大学
邱英英 中国海洋大学
郑西来 中国海洋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 会务总协调  

● 学术安排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柳    欣

13806024185

liuxin1983@xmu.edu.cn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佳妮

15201086188

scarlett@chytey.com

刘    琳

13313708075

lliu@iue.ac.cn

 

● 会场技术服务

 

李    虎

柳    欣

18965842343

13806024185

hli@iue.ac.cn

liuxin1983@xmu.edu.cn
李招英

13860473552

lizhaoying@xmu.edu.cn

     
           
● 会场安排   ● 会议注册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胡勤梅 13554192326

mary@chytey.com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晓笛 18813296455 xiaodi.sun@xmu.edu.cn
           
● 商业赞助   ● 会议财务  
朱    佳 13950159036

zhujia@xmu.edu.cn

许心雅 18005960255 xuxinya@xmu.edu.cn
           

海报张贴

 

● 酒店预定及咨询

 
张    君 13860426122 junzhang@xmu.edu.cn

李    璟

18627754146

lijing@chytey.com

卢    巍 18971567453 luwei@chytey.com      

 

登录 注册缴费 酒店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