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报告]基于景观破碎化特征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基于景观破碎化特征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编号:34 稿件编号:399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08 17:54:06 浏览:41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09:3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8] 主题8、人文地理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 [S8-2] 主题8、人文地理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专题8.1、专题8.3、专题8.8(19日上午,109)

暂无文件

摘要
传统村落中景观“自损性破碎与异损性破碎”共同影响其整体景观的破碎化水平,文章从“一个基因-两级语义-二层维度-四类要素-多项指标”的理论逻辑开展传统村落景观破碎化测度。研究表明:1)以质量-风貌-年代的排列方式,研究区传统村落景观破碎化呈现M (-) M (+) M (-)、M (-) M (+) O/S (+)、M (-) O/S (-) O/S (-)、O (-) O/S (-) M (-)、O (-) O/S (-) O/S (-)五种类型,差异显著,其中以M (-) M (+) O/S (+)类型为主。2)质量、风貌景观中湘南地区破碎化明显或严重程度显著大于湘西地区;高度景观基本为轻度破碎,地区差异不明显;年代景观破碎化程度严重,地区差异较小,相对而言,湘西州两级分化严重。3)风貌与年代破碎化指数对比可发现ND-F(A/Q)显著大于FM-F(A/Q),即大多数村落50年代后新建建筑基本与传统风貌在风格、色彩、体量、高度上较为协调。基于五种破碎化类型,从“类型-问题/特色-策略/模式”的逻辑框架提出“活态保护+蓝绿产业”“资源编排+连片开发”“提质+激活+乡村旅游”“修复+提质+赋能”“修复+提质+整合”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模式。
 
关键字
景观破碎、文化景观基因、景观异质性、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模式
报告人
曾灿
讲师 湖南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曾灿 湖南师范大学
刘沛林 长沙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 会务总协调  

● 学术安排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柳    欣

13806024185

liuxin1983@xmu.edu.cn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佳妮

15201086188

scarlett@chytey.com

刘    琳

13313708075

lliu@iue.ac.cn

 

● 会场技术服务

 

李    虎

柳    欣

18965842343

13806024185

hli@iue.ac.cn

liuxin1983@xmu.edu.cn
李招英

13860473552

lizhaoying@xmu.edu.cn

     
           
● 会场安排   ● 会议注册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胡勤梅 13554192326

mary@chytey.com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晓笛 18813296455 xiaodi.sun@xmu.edu.cn
           
● 商业赞助   ● 会议财务  
朱    佳 13950159036

zhujia@xmu.edu.cn

许心雅 0592-2880181 xuxinya@xmu.edu.cn
           

海报张贴

 

● 酒店预定及咨询

 
张    君 13860426122 junzhang@xmu.edu.cn

李    璟

18627754146

lijing@chytey.com

卢    巍 18971567453 luwei@chytey.com      

 

登录 注册缴费 酒店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