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报告]水文曲线识别峰丛洼地型地下河流域水文特征

水文曲线识别峰丛洼地型地下河流域水文特征
编号:2926 稿件编号:146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1:09:57 浏览:403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7:14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议:[S14] 主题14、水文地球科学 » [S14-1] 主题14、水文地球科学 专题14.1、专题14.2、专题14.3(18日下午,B2鹭江厅VIP3)

暂无文件

摘要
峰丛洼地型地下河系统是广西农村主要的供水水源,但受控于其地质结构特征,地下河系统具有水文动态变化大、开发利用困难、易受污染和旱涝灾害频发等特点,成为制约当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水文过程是岩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阐明其相关过程和机理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科研人员选择西南地区广西桂林市毛村地下河流域为研究区,解析各次级架构(泉、天窗、钻孔、管道)的水文地质特征,评价各含水介质的蓄水能力。各次级架构的水文衰退曲线均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且每个阶段均符合指数模型,表明毛村地下河流域含水介质遵从孔隙-裂隙-管道模型。根据各次级架构水文衰退曲线计算孔隙水、裂隙水和管道水的比例,结果表明慢速流是毛村地下河流域蓄水的主要模式,快速流在上游浅层水循环的次级架构中所占比例最大。根据水文衰退系数反馈的岩溶空间架构特征,以及水文变化曲线不同阶段的释水介质属性,构建各次级架构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各次级架构电导率的变化曲线随着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基于电导率和水位变化曲线间的动态数学关系,计算得出基质的电导率值大于200 μS/cm,管道水的电导率值小于100 μS/cm。因此,利用岩溶水体电导率的动态变化特征,可用于评估复杂岩溶含水系统的水资源量,在复杂岩溶地貌区水文地质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字
次级架构;水文曲线;水文特征;峰丛洼地
报告人
郭永丽
副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稿件作者
郭永丽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 会务总协调  

● 学术安排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柳    欣

13806024185

liuxin1983@xmu.edu.cn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佳妮

15201086188

scarlett@chytey.com

刘    琳

13313708075

lliu@iue.ac.cn

 

● 会场技术服务

 

李    虎

柳    欣

18965842343

13806024185

hli@iue.ac.cn

liuxin1983@xmu.edu.cn
李招英

13860473552

lizhaoying@xmu.edu.cn

     
           
● 会场安排   ● 会议注册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胡勤梅 13554192326

mary@chytey.com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晓笛 18813296455 xiaodi.sun@xmu.edu.cn
           
● 商业赞助   ● 会议财务  
朱    佳 13950159036

zhujia@xmu.edu.cn

许心雅 0592-2880181 xuxinya@xmu.edu.cn
           

海报张贴

 

● 酒店预定及咨询

 
张    君 13860426122 junzhang@xmu.edu.cn

李    璟

18627754146

lijing@chytey.com

卢    巍 18971567453 luwei@chytey.com      

 

登录 注册缴费 酒店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