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报告]重庆涪陵页岩气开采区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和迁移特征

重庆涪陵页岩气开采区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和迁移特征
编号:2768 稿件编号:394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18:48:44 浏览:434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5:0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2] 主题2、地球化学 » [S2-3] 主题2、地球化学 专题2.8、专题2.4(19日下午,4F观海厅1)

暂无文件

摘要
页岩气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多环芳烃(PAHs)可能会威胁水环境,为了研究岩溶地下水系统控制下页岩气场地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选择一个典型场地,结合场地中各种潜在污染源、含水层的分布、地下水流向等因素,在靠近场地的上游泉和下游泉中分别采集了土壤、地下水样品,在远离场地的下游采集了土壤、沉积物和水体样品,以此来分析重庆涪陵焦石坝页岩气产区PAHs迁移特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土壤中16种优控PAHs含量。土壤与沉积物的含量范围在16.1-962 ng/g,平均值为163.3 ng/g;水体中的含量为17.2-57.4 ng/L,平均值为24.9 ng/L,与其他喀斯特地区相比焦石坝页岩气产区环境中PAHs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沉积物与土壤的LWM-PAHs(2、3环)占比范围在15%-42%;水体LWM-PAHs占比在59-82%。源解析结果显示:对研究区内PAHs贡献最大的是石油源,为37.3%,其次为煤/生物质燃烧源(31.9%)和交通排放源(30.8%)。迁移结果表明:南部支流(p < 0.01)解释了白水河水体中PAHs的41.9%,西部支流(p < 0.01)解释了白水河水体中PAHs的29.0%;土壤(p < 0.01)解释了沉积物中PAHs的38.9%。
 
关键字
多环芳烃;页岩气开采区;来源解析;迁移特征;水文地质
报告人
周俊鹏
硕士研究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稿件作者
周俊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陈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 会务总协调  

● 学术安排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柳    欣

13806024185

liuxin1983@xmu.edu.cn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佳妮

15201086188

scarlett@chytey.com

刘    琳

13313708075

lliu@iue.ac.cn

 

● 会场技术服务

 

李    虎

柳    欣

18965842343

13806024185

hli@iue.ac.cn

liuxin1983@xmu.edu.cn
李招英

13860473552

lizhaoying@xmu.edu.cn

     
           
● 会场安排   ● 会议注册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胡勤梅 13554192326

mary@chytey.com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晓笛 18813296455 xiaodi.sun@xmu.edu.cn
           
● 商业赞助   ● 会议财务  
朱    佳 13950159036

zhujia@xmu.edu.cn

许心雅 0592-2880181 xuxinya@xmu.edu.cn
           

海报张贴

 

● 酒店预定及咨询

 
张    君 13860426122 junzhang@xmu.edu.cn

李    璟

18627754146

lijing@chytey.com

卢    巍 18971567453 luwei@chytey.com      

 

登录 注册缴费 酒店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