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报告]大气HONO检测技术对比研究及干扰因素的分析

大气HONO检测技术对比研究及干扰因素的分析
编号:1958 稿件编号:132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20:56:14 浏览:423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2:05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议:[S13]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 [S13-3]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专题13.13(19日上午,214)

暂无文件

摘要
大气亚硝酸(HONO)的光解是日间羟基(OH)自由基的主要来源,其对日间OH自由基的贡献占比高达50%以上。然而目前基于已有认知的大气化学机制还无法完全反演外场观测到的HONO浓度,一方面说明还存在未知的化学机制,另一方面表明大气HONO的检测结果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当前大气HONO主流检测技术包括差分吸收光谱技术(DOAS)、湿化学技术(长光程吸收光度计—LOPAP)、宽带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BBCEAS)及化学电离质谱技术(CIMS)等。上述HONO检测技术在外场以及烟雾箱体系中已进行了多次比对研究,虽然在HONO变化趋势方面吻合较好,但其绝对浓度仍存在较大差异,说明不同HONO检测技术仍存在未知的误差来源。本研究首先基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大型室外烟雾箱(100 m3)开展了从简单到复杂体系的模拟实验,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环境因素下LOPAP和BBCEAS所获得HONO浓度的变化趋势,阐明相对湿度、光照、有机硝酸酯等对LOPAP和BBCEAS的干扰。进而,利用标准发生源产生稳定浓度的气态HONO,通过改变湿化学法的吸收液配比等,解析影响HONO检测的主要因素,提出改进技术手段,获得可靠的HONO检测分析方法。本研究结果将为大气HONO的精确测量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科学理论依据。
关键字
HONO,lopap,BBCEAS,烟雾箱,误差分析
报告人
王扬
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稿件作者
王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任延刚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徐鑫淼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韩宝彬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贺晓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黄炫铭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张成龙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刘鹏飞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刘成堂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张圆圆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牟玉静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 会务总协调  

● 学术安排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柳    欣

13806024185

liuxin1983@xmu.edu.cn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佳妮

15201086188

scarlett@chytey.com

刘    琳

13313708075

lliu@iue.ac.cn

 

● 会场技术服务

 

李    虎

柳    欣

18965842343

13806024185

hli@iue.ac.cn

liuxin1983@xmu.edu.cn
李招英

13860473552

lizhaoying@xmu.edu.cn

     
           
● 会场安排   ● 会议注册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胡勤梅 13554192326

mary@chytey.com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晓笛 18813296455 xiaodi.sun@xmu.edu.cn
           
● 商业赞助   ● 会议财务  
朱    佳 13950159036

zhujia@xmu.edu.cn

许心雅 0592-2880181 xuxinya@xmu.edu.cn
           

海报张贴

 

● 酒店预定及咨询

 
张    君 13860426122 junzhang@xmu.edu.cn

李    璟

18627754146

lijing@chytey.com

卢    巍 18971567453 luwei@chytey.com      

 

登录 注册缴费 酒店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