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报告]中国地区棕碳气溶胶的光学吸收模拟和直接辐射效应估算

中国地区棕碳气溶胶的光学吸收模拟和直接辐射效应估算
编号:1910 稿件编号:272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20:40:56 浏览:514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7:35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13]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 [S13-1]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专题13.6、专题13.12(18日下午,214)

暂无文件

摘要
在碳类气溶胶的研究中,发现大气中存在的吸光性物质不只有黑碳,部分有机气溶胶在近紫外-可见光波段也有吸光能力,这类物质被称为棕碳。中国是人为源棕碳排放的高值区,棕碳的来源、成分、光学特性和其他欧美国家有很大差别,因此在中国地区开展棕碳的吸光性和气候效应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然而当前针对中国地区棕碳的模拟研究严重缺乏,已有的模拟研究没有考虑中国地区棕碳特性,模拟结果与观测值差异较大,对中国地区棕碳气溶胶的辐射效应认识不清晰。

为了更好地了解棕碳在中国地区的气候效应,本研究在全球气候模式(CESM CAM5.4)中加入精细化的棕碳吸光模拟方案,包括使用来自中国当地燃料的光学特性参数、考虑二次棕碳吸光和棕碳的光漂白过程。在此基础上,使用卫星观测、地面站点观测和全球气溶胶观测网数据对中国地区棕碳气溶胶的吸收光学厚度、地表光学吸收系数和单位质量吸光效率的模拟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在模式中考虑精细化的棕碳吸光模拟,可以改善中国地区棕碳气溶胶吸收光学厚度低估的问题,也能较好地抓住有机碳单位质量吸光效率的季节特征。中国地区由于棕碳吸光导致的直接辐射效应在冬季和夏季分别为0.086W/m2和0.177 W/m2
 
关键字
吸光性有机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
报告人
徐露露
特别研究助理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稿件作者
徐露露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林光星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刘小红 Texas A&M University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 会务总协调  

● 学术安排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柳    欣

13806024185

liuxin1983@xmu.edu.cn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佳妮

15201086188

scarlett@chytey.com

刘    琳

13313708075

lliu@iue.ac.cn

 

● 会场技术服务

 

李    虎

柳    欣

18965842343

13806024185

hli@iue.ac.cn

liuxin1983@xmu.edu.cn
李招英

13860473552

lizhaoying@xmu.edu.cn

     
           
● 会场安排   ● 会议注册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胡勤梅 13554192326

mary@chytey.com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晓笛 18813296455 xiaodi.sun@xmu.edu.cn
           
● 商业赞助   ● 会议财务  
朱    佳 13950159036

zhujia@xmu.edu.cn

许心雅 0592-2880181 xuxinya@xmu.edu.cn
           

海报张贴

 

● 酒店预定及咨询

 
张    君 13860426122 junzhang@xmu.edu.cn

李    璟

18627754146

lijing@chytey.com

卢    巍 18971567453 luwei@chytey.com      

 

登录 注册缴费 酒店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