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报告]长期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坡耕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坡耕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编号:1781 稿件编号:322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8:21:08 浏览:37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10:4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4] 主题​4、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 [S4-11] 主题4、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专题4.7(20日上午,4F观海厅2)

暂无文件

摘要
为对比分析长期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坡耕地有机碳固定和来源的差影响,揭示长期保护性耕作对侵蚀退化黑土质量的恢复作用。基于典型黑土坡耕地连续15 a 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田间试验,设置秸秆全量覆盖免耕(NT)和旋耕传统耕作(CT)2 个田间耕作试验,并实行玉米-大豆轮作模式,测定并分析了两种耕作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及其不同碳组分随土壤剖面的垂直分布及变化特征,通过生物标记物技术辨析了土壤有机碳的来源。结果表明:连续实施15 a 的NT 与CT 相比分别显著提高0~5 和>5~10 cm 土层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29.54% 和22.38%)(P<0.05),碳储量(31.11% 和27.34%)(P<0.05),全氮质量分数(53.74% 和37.60%)(P<0.05),表层土壤碳氮质量分数提升显著(P<0.05),深层土壤碳氮质量分数变化不显著;以>5~10 cm 土层土壤颗粒有机碳(69.85%)、0~5 cm 土层的土壤轻组有机碳(130.81%)和0~5、>5~10 cm 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85.59% 和59.53%)的提升为主,并且对深层土壤有机碳组分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耕作效应对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影响显著(P<0.05),并且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对于SOC 质量分数提升也起到了关键作用,真菌来源残体碳在土壤微生物来源碳积累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研究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连续实施15 a 保护性耕作,增加的有机碳以活性有机碳为主。长期的保护性耕作对恢复退化农田黑土质量及土壤固碳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
有机碳,黑土,保护性耕作,坡耕地,碳组分,有机碳来源
报告人
李建业
助理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稿件作者
李建业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 会务总协调  

● 学术安排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柳    欣

13806024185

liuxin1983@xmu.edu.cn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佳妮

15201086188

scarlett@chytey.com

刘    琳

13313708075

lliu@iue.ac.cn

 

● 会场技术服务

 

李    虎

柳    欣

18965842343

13806024185

hli@iue.ac.cn

liuxin1983@xmu.edu.cn
李招英

13860473552

lizhaoying@xmu.edu.cn

     
           
● 会场安排   ● 会议注册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胡勤梅 13554192326

mary@chytey.com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晓笛 18813296455 xiaodi.sun@xmu.edu.cn
           
● 商业赞助   ● 会议财务  
朱    佳 13950159036

zhujia@xmu.edu.cn

许心雅 0592-2880181 xuxinya@xmu.edu.cn
           

海报张贴

 

● 酒店预定及咨询

 
张    君 13860426122 junzhang@xmu.edu.cn

李    璟

18627754146

lijing@chytey.com

卢    巍 18971567453 luwei@chytey.com      

 

登录 注册缴费 酒店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