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报告]粤港澳大湾区低碳技术转移的空间路径及其减排效应

粤港澳大湾区低碳技术转移的空间路径及其减排效应
编号:177 稿件编号:346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09:14:17 浏览: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08:45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8] 主题8、人文地理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 [S8-5] 主题8、人文地理与区域高质量发展(20日上午,224)

暂无文件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低碳技术转移成为解决能源与环境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引擎和创新中心,其在低碳技术转移以及碳减排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和重要影响力。基于此,本文通过基于2010-2022年低碳能源专利城际转让数据,通过深入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下大湾区内不同城市之间的低碳技术转移路径,揭示粤港澳大湾区低碳技术创新网络的关键特征,并采用STIRPAT模型探究不同空间路径的低碳技术转移如何影响区域内减排目标的实现。研究发现,(1)区域尺度下粤港澳大湾区低碳技术转移规模上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转移形式以“城内集散型”为主,转移网络整体呈现以单核驱动到双核心驱动再到多中心互动的演化趋势。(2)国家尺度下粤港澳大湾区域外低碳技术转移规模日渐活跃,与区域内的在规模上的差距逐渐缩小;转移形式由早期以集聚为主逐渐向区域外部扩散转变;空间路径上,低碳技术对外需求的地域范围从早期的长三角城市群向京津冀城市群转变,而低碳技术对外扩散的空间版图也逐渐从主要以东部沿海以及中部创新水平较高的城市向西部海西、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城市拓展。(3)全球尺度下粤港澳大湾区低碳技术转移规模整体不高,但跨国低碳技术转移活跃度整体呈增加态势,并且低碳技术转移网络互动对象更加多元化,整体呈现以香港-深圳为核心的流组织结构。(4)低碳技术转移对粤港澳大湾区碳强度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尤其是城际间低碳技术转移对其抑制作用更加突出。本研究通过揭示粤港澳大湾区低碳技术转移的特征以及减排效应,对于制定区域内低碳政策、促进科技创新合作和加速减排步伐具有的参考价值。
关键字
低碳技术转移,空间路径,减排效应,粤港澳大湾区
报告人
周彦楠
讲师 上海理工大学

稿件作者
周彦楠 上海理工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 会务总协调  

● 学术安排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柳    欣

13806024185

liuxin1983@xmu.edu.cn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佳妮

15201086188

scarlett@chytey.com

刘    琳

13313708075

lliu@iue.ac.cn

 

● 会场技术服务

 

李    虎

柳    欣

18965842343

13806024185

hli@iue.ac.cn

liuxin1983@xmu.edu.cn
李招英

13860473552

lizhaoying@xmu.edu.cn

     
           
● 会场安排   ● 会议注册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胡勤梅 13554192326

mary@chytey.com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晓笛 18813296455 xiaodi.sun@xmu.edu.cn
           
● 商业赞助   ● 会议财务  
朱    佳 13950159036

zhujia@xmu.edu.cn

许心雅 18005960255 xuxinya@xmu.edu.cn
           

海报张贴

 

● 酒店预定及咨询

 
张    君 13860426122 junzhang@xmu.edu.cn

李    璟

18627754146

lijing@chytey.com

卢    巍 18971567453 luwei@chytey.com      

 

登录 注册缴费 酒店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