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报告]西北太平洋铯同位素示踪的水体运移与混合

西北太平洋铯同位素示踪的水体运移与混合
编号:1091 稿件编号:192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1:35:35 浏览:44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1:5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6] 主题​6、海洋地球科学 » [S6-4] 主题6、海洋地球科学 专题6.10、专题6.13(19日上午,201)

暂无文件

摘要
福岛核事故释放的人工放射性核素进入西北太平洋为我们提供了利用其作为示踪剂研究该区域物质输运的绝佳机会。本研究利用福岛核事故来源的放射性铯同位素研究了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的运移与混合及在其作用下的福岛放射性污染物质在西北太平洋的迁移输运。研究结果表明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人工放射性铯进入黑潮延伸体以北的亲潮和黑潮过渡区域,其中43-57%在黑潮延伸体、亲潮和北太平洋流等的作用下在150以浅的上层向东太平洋运移;在南向即向低纬度区域输运方面,黑潮延伸体在表层对其有较大的阻碍作用,但西部模态水和中部模态水的潜沉和运移分别使21-28%和15%-36%的铯同位素自次表层100m-500m深度区间跨越黑潮延伸体并在背景流及中尺度涡旋的作用下向南和西南方向的低纬度海域输运,其中部分放射性铯同位素被输送至西南边缘海域后汇入黑潮,之后一部分随黑潮次表层高盐水入侵我国东海和南海东北部海域,其余部分又随黑潮返回至高纬度区域,重复上述的输运模式;垂直输运方面,由于700-900m深度区间低盐水体的存在,除非在中尺度涡旋的作用下,福岛来源的放射性铯同位素很难向下穿越至更深的深度。上述水体输运与混合的结果是西北太平洋福岛放射性污染物质长期存在于次表层(100m-500m),2013年下半年开始入侵我国东海和南海区域,并在2014年下半年达到最大。此外,本研究也得到生态环境变化时间及速率参数,包括研究区域福岛来源的放射性铯的环境半衰期为60天左右以及其生态半衰期为158-450天。在研究中还首次解决了福岛核事故释放进入西北太平洋的110mAg总量估算问题,结果显示为~20-26 TBq。上述研究对于西北太平洋模态水的运移和扩散提供重要的同位素证据以及同位素示踪支撑,对于揭示西太平洋对我国海域的物质输运过程有重要意义,并可为我国应对“2023年8月24日开始的福岛核污水排海”的预警监测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
关键字
福岛核事故,铯,福岛核污水,输运
报告人
门武
研究员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稿件作者
门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 会务总协调  

● 学术安排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柳    欣

13806024185

liuxin1983@xmu.edu.cn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佳妮

15201086188

scarlett@chytey.com

刘    琳

13313708075

lliu@iue.ac.cn

 

● 会场技术服务

 

李    虎

柳    欣

18965842343

13806024185

hli@iue.ac.cn

liuxin1983@xmu.edu.cn
李招英

13860473552

lizhaoying@xmu.edu.cn

     
           
● 会场安排   ● 会议注册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胡勤梅 13554192326

mary@chytey.com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晓笛 18813296455 xiaodi.sun@xmu.edu.cn
           
● 商业赞助   ● 会议财务  
朱    佳 13950159036

zhujia@xmu.edu.cn

许心雅 0592-2880181 xuxinya@xmu.edu.cn
           

海报张贴

 

● 酒店预定及咨询

 
张    君 13860426122 junzhang@xmu.edu.cn

李    璟

18627754146

lijing@chytey.com

卢    巍 18971567453 luwei@chytey.com      

 

登录 注册缴费 酒店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