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单位 | 报告题目 |
---|---|---|
安花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库布齐沙漠不同林龄沙柳林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柏雯蕊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降水峰值日期主导温带草原的绿度峰值时间 |
曹红雨 | 北京林业大学 |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固沙机制研究 |
陈久毅 | 南京大学 | 城市化进程对陆地植被生产力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 |
陈俊飞 | 同济大学 | 末次冰消期以来南海南部沉积物来源演化及其对化学风化的控制 |
陈可凡 | 南京师范大学 | 过去千年火山活动对海洋模态的模拟研究 |
陈栎蓉 | 贵州大学 | 寒武纪宽川铺生物群中具细胞分化的球状藻类化石 |
陈天明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 太行山区土壤饱和导水率及其各向异性剖面分布规律 |
陈旭 |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 纳米比亚罗辛地区白岗岩型铀矿成矿作用研究 |
陈雨萱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云南中三叠世罗平生物群微体粪化石研究及其对古生态系底层结构的启示 |
程柳润 | 北京建筑大学 | 地理特征空间因子辅助建筑垃圾遥感识别优化方法研究 |
董伟 | 浙江大学 | Intensified Impact of Spring Tibetan Plateau Snow Cover on Summer Compound Heatwaves in Western Europe after 1998 |
窦佳慧 | 山东师范大学 | 不同地形条件下青藏高原森林生产力和碳汇动态研究 |
杜玉 | 桂林理工大学 | 我国基础设施物质存量分布特征及隐含碳效应研究 |
范慈慈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Cl原子与3-丁烯-1-醇反应的实验与理论研究:评估摘氢反应路径的相对重要性 |
范琳琳 | 长江大学 | 中西太平洋麦哲伦海隆磁异常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
冯涵璐 | 西南交通大学 | 基于地震动信号分析的滑坡动力学过程反演研究 |
傅正航 | 复旦大学 | Dynamic pathway linking Pakistan flooding to East Asian heatwaves |
高齐颖 | 成都理工大学 | 藏东南色东普流域2023年9月28日冰岩崩灾害链特征及动态过程分析 |
高睿 |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 多路径优化PPP-RTK技术在港珠澳大桥实时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
关开元 | 西安交通大学 | 基于尺度无关粒子跟踪测速法(SI-PTV)的多尺度风沙过程重建研究 |
郭凯龙 |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 气候要素影响下的阿尔泰山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缺失研究 |
郭晓雨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降水变异对土壤微生物的级联效应影响旱区生态功能 |
郭子晏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 热带气旋高分辨率综合危险性评估——以福州市为例 |
韩伟超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深度学习模型在预测大气成分中的时间和空间扩展性研究 |
何有权 | 同济大学 | ICESat-2 南极冰盖卫星观测数据精度时空评估及应用 |
贺辰戋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Nonnegligible contribution of terrigenous inputs from local small watersheds to marine sediments: evidence from magnetic investigation for surface sediments at west regions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
洪晶欣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内蒙古毕力赫斑岩型金矿床磷灰石地球化学和氧同位素特征:对金成矿作用的岩浆性质限定 |
胡君 | 河海大学 | 2002-2021年中国流域水分利用效率及气候响应评估 |
胡苏琼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ENSO-年循环相互作用调制PNA季节依赖性 |
胡涛 | 北京大学 |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社会—生态异质性导致森林动态存在显著差异 |
胡夏青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中国城市内外创新合作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 |
胡垚坤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Understanding the roles of economic production structure in improving the balance between social advance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
胡怡晗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导2001-2020年全球湿地甲烷排放时空变化的因子 |
黄嘉豪 | 厦门大学 | 朗缪尔超级体生成机制—近海表底外强迫强迫朝向效应 |
黄珏璇 | 中南大学 | 贝叶斯视角下的胶西北深部成矿构造三维重建及其找矿启示 |
黄其威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气候变暖下北方高纬多年冻土区陆地水储量变化研究 |
黄幸运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植被恢复通过降低微生物碳限制和酶活性提高微生物碳利用效率 |
黄一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基于微纳型太阳能飞行机器人集群火星尘暴环境立体监测技术研究 |
黄梓训 | 广东工业大学 | 中国最大红树林湿地保护区红树林土壤碳储量在群落组成和环境梯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
季闻翔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长江、黄河流域水源溶解性有机物组分识别及其对消毒副产物生成影响 |
贾雅娜 |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 末次冰消期以来灵宝黄土剖面蜗牛化石记录的水热格局及生态环境演化研究 |
江挺 | 厦门大学 | 海岸带产业发展模拟与可持续性评估 |
姜少杰 | 南方科技大学 | 我国岭南典型亚热带森林夜间边界层特征分析 |
姜雯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洋流感应磁场在地磁暴事件中的表现 |
蒋洁 | 复旦大学 | Moat宽度和外眼墙收缩速率影响眼墙替换时间尺度的物理机制 |
金岚 | 山东大学 | 全月表面撞击坑自动分类与模式年龄分布 |
康思静 | 厦门大学 | 亚热带河口颗粒有机物对水体氨氮消耗过程的影响 |
李昂 | 武汉大学 | 耦合深度学习与张量补全的高效NDVI时序重建 |
李慧慧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溶解性有机质影响下生物膜对地下水中砷迁移转化的水文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
李柯青 | 南方科技大学 | 地幔过渡带板片变形的新模式:分段堆叠 |
李龙 | 南京大学 | 面向碳中和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及其碳源汇效应 |
李诗翰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热带西太平洋极端次表层海洋热浪事件的演变及驱动因子研究 |
李守伟 | 北京师范大学 | 美国干涸湖床粉尘排放的治理案例分析 |
李万玲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人类活动对中国复合型极端高温干旱(多雨)事件严重程度的影响 |
李为凯 |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 一种重力和重力梯度三维快速反演策略:以五大连池火山区密度结构成像为例 |
李晓雅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和高分卫星的中国东部沙地温带稀树草原单木识别研究 |
李一璇 | 香港浸会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广州) | 基于古壳DNA技术揭示深海白瓜贝进化历史(双壳纲:囊螂科) |
李雨阳 | 清华大学 | 北京大气新粒子生长后期无机盐的贡献 |
李云梅 | 西北大学 | 羌塘高原湖泊集水区与连通性评估 |
梁剑津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公共服务的关系:权衡还是协同 |
梁科文 | 宁波大学 | 光学遥感影像云和云阴影的联合处理方法 |
梁姗姗 | 浙江大学 | 海平面上升和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广东省红树林空间分布变化预测研究 |
廖鑫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 海拔对冰川河流中微生物组和抗性组群落组装机制的影响研究 |
林方园 |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 水汽源影响中国北方降水氧同位素季节-年代际变化 |
林婧雪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地幔柱与洋中脊三联点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拟—以沙茨基海隆为例 |
林翔 | 国防科技大学 | 基于时空自监督学习的静止气象卫星时序超分方法研究 |
林芝 | 厦门大学 | 溶解性有机质对铜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
刘博林 | 华东师范大学 | 河口海岸沉积环境化能自养固碳及其影响机制 |
刘海博 | 浙江大学 | H₂在橄榄石中扩散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研究 |
刘佳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离水辐射多角度偏振特性在海洋水色要素信息定量遥感应用探讨 |
刘琳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不同茎杆盖度对切沟沟床径流流路、水动力特性及产沙的影响 |
刘涛 | 厦门大学 | Exploring the storage potential of marine organic carbon sequestration |
刘欣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降水、地形和人为活动及其耦合作用对切沟发育速率的定量评价研究 |
马尚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机器学习揭示地幔深部化学异常特征及其动力学起源 |
马文琛 | 武汉大学 | 基于甚低频波动组网探测的低电离层遥感方法 |
马雨莲 | 中央民族大学 | 农村能源转型政策执行中的政民互动作用研究:以中国河北“煤改气”政策为例 |
孟月悦 | 长安大学 | 华州区浅层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存在、分布特征及潜在来源 |
能惠 | 天津大学 | 五大连池火山区深部CO₂释放对浅部水体碳循环过程的影响 |
潘蓉蓉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CMIP6气候模式对巴伦支海海冰的模拟与预估 |
潘婉婷 | 北京大学 | 喀斯特关键带岩性对木本植物水分利用功能性状的影响 |
潘文静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渤海海域古近系湖相生屑混积岩特征及优质储层成因 |
潘赟 | 复旦大学 | 青藏高原雷暴云微物理特征研究 |
彭艺峰 | 兰州大学 | 不同纬度火山爆发对平流层臭氧和辐射的影响 |
蒲枫 | 成都理工大学 | 一种滑坡震动信号定位的新方法——以新磨村滑坡为例 |
庆奥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面向碳中和的风电开发格局演化及生态环境效应评估 |
邱冠凯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微塑料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生态毒理学研究 |
任靖雯 | 宁波大学 | 1998-2018年中国红树林时空变化对水质的影响 |
任帅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放牧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及其气候减缓潜力 |
单鹏飞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原位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共同记录中国东北小西南岔斑岩型金铜矿床成矿和流体特征 |
邵帅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白马湖沉积物记录的澜沧江-湄公河中段全新世暴雨洪水事件 |
师心怡 | 兰州大学 | 化学还原屏障条件下胶体影响铀的环境迁移行为研究 |
宋劲妍 |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尺度对流系统对降水日循环的关键作用 |
宋奕辉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太阳风速度与密度变化对火星电离层及离子输运影响 |
苏心 | 浙江大学 | 对滨海湿地中微塑料老化过程的全新认识:一项原位研究 |
苏琰 |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中山大学 | 全新世和末次冰盛期南太平洋深海环流对碳酸钙沉积分布的控制 |
孙思怡 |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 Global hotspots of soil carbon fractions at risk under global change |
孙翔 | 南京大学 | High-precision measurement of 36SF5+ signal using the MAT 253 Ultra isotope-ratio mass spectrometer |
孙月敏 | 长安大学 | 黄土高原城市区地面沉降时空演变及伴生地裂缝易发性分析:以陕西省咸阳市为例 |
孙悦 | 山东大学 | 华北平原硝酸盐生成机制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污染防控的启示 |
唐英龙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基于热平衡的彗核表面水冰挥发状态分析 |
唐泽宇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宜昌长江南岸地区典型岩溶泉域降雨对土壤中草甘膦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 |
汪雯菁 | 上海师范大学 | 西北干旱区域降水模拟及对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的影响研究 |
王健 | 中国海洋大学 | 海洋释放与陆源输入对中国边缘海大气非甲烷烃的影响 |
王凯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察尔汗盐湖潜卤水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特征 |
王兰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融合在线监测与深度学习的水华短期预测方法研究 |
王琳 | 兰州交通大学 | 气候变化背景下西伯利亚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
王然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一体化技术体系构建 |
王许 | 中南大学 | 黄铁矿对大瑶山地区脉状金矿床成矿作用的指示:以六安金矿床为例 |
王雪莹 | 中山大学 | CMIP6模式评估冬季北大西洋涛动对春季热带大西洋海温的影响 |
王钥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对2015/16和2019/20热带平流层准两年振荡(QBO)切断事件的再审视与比较研究 |
王雨涵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 | 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土壤磷循环的微生物作用机制 |
王钰明子 | 北京大学 | 结合EESI-LToF-MS解析和分子机理模拟,研究颗粒相有机硝酸酯的生消过程 |
王韫橙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DMABR的互变异构平衡及海泡石负载后超灵敏检测酸性条件下的汞离子 |
王喆 | 长安大学 | 基于子午工程的闪电期间大气电场变化研究 |
王之鑫 | 北京大学 | 火星诺亚纪时期的沉积韵律研究 |
魏伟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升温1.5℃和2℃条件下,中亚极端降水的人口暴露度增加 |
温志强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澳大利亚北部地表质量迁移研究 |
翁志龙 | 北京师范大学 | 基于MODIS梁文的自适应多维多窗口选择的冰间水道提取 |
吴常润 | 云南大学 | 湖泊沉积物记录的三江源区近千年气候干旱化及驱动机制 |
吴晨曦 | 厦门大学 | 全球变暖胁迫下物种沿海拔迁徙路径及响应机制探究 |
吴东佑 | 兰州大学 | 上对流层碳质气溶胶层在亚洲、南美洲、非洲的特征差异及其成因 |
吴国济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蛇纹岩碳酸化作用导致弧前地幔楔中碳的封存 |
吴嘉乐 | 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 | 汉江流域代表性树木冠层导度变化特征分析与模拟研究 |
吴清滢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基于代表性评价的遥感作物分类样本选择方法 |
吴云杰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玄武岩强化学风化过程的Sb同位素分馏研究 |
项昕元 | 北京师范大学 | UTLS臭氧变化对欧洲西部地区降水的影响 |
谢川 | 上海交通大学 | 罗斯海陆架水对阿蒙森海冰架加速融化的响应 |
谢舒怡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丘陵流域沟塘氧化亚氮排放的不同模式和控制因子 |
邢奕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西藏改则盆地陆相红层时代限定及轮藻化石古生态意义 |
许喆 | 北京师范大学 | 我国北缘人工红树林碳汇潜力的季节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
薛玉璐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高纬北极冰前沉积物的遗留铅和核素记录 |
严忠义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河湖相沉积物碳酸盐组成轨道尺度变率揭示 8Ma亚洲风尘活动增强 |
阳光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山西干海泥炭地全新世的碳累积速率和正构烷烃记录的环境变化 |
杨家艳 | 国防科技大学 | 华南前汛期降水云不同生命阶段的降水微物理特征 |
杨铰 | 西南大学 | 淹水和非淹水土壤中微生物对添加有机质的响应 |
姚秋双 | 石河子大学 |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棉花叶片钾含量监测与诊断模型研究 |
于宸 | 南京大学 | 海盐气溶胶中离子强度对臭氧和二氧化硫多相氧化速率的影响 |
于天怡 | 上海交通大学 | 基于MOSAiC对稳定大气边界层近地表湍流通量参数化方案的评估和改进 |
于杨 | 兰州大学 | 孤立3D山丘的降雪沉降规律及参数化研究 |
袁晶晶 | 武汉大学 | 平板裂隙非牛顿流体径向渗流特性研究 |
袁彦 | 南京大学 | 现代海洋碳酸盐中还原态铀的加入对铀稳定同位素应用的指示 |
曾海航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基于SDGSAT-1 GLI高分辨率彩色夜光数据的中国海岸带照明类型分类 |
曾敏 | 上海海洋大学 | Surface water mass changes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cycle at mid-latitude North Atlantic IODP Site U1313: based on planktonic foraminiferal assemblages, ice-rafted detritus and sediment geochemistry |
张昊辰 | 南京大学 | Biogeomorphological niche of a landform: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es reveal controls on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Nitraria tangutorum nebkhas |
张弘引 | 中国海洋大学 | 深海热液阿尔文虾基因表达节律的潮汐控制 |
张科 | 兰州大学 | 晚上新世暖期热带大气环流变化机制的新认知 |
张太刚 | 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气候变暖驱动全球冰川灾害过程 |
张涛 | 东北师范大学 | 苔草泥炭沼泽微生物养分限制的海拔格局 |
张宗宇 | 浙江工业大学 | 时变绝对重力数据非潮汐信号提取研究 |
赵荣坤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可控环境下油菜微波散射特性测量与分析 |
郑富新 | 北京师范大学 | 基于PRB和电动修复的地下水铀污染修复多场反应耦合模拟研究 |
郑宇坤 | 北京大学 | 基于brGDGTs的降水量DLNN模型及其在古气候重建的应用 |
周朋 | 北京师范大学 | 中全新世以来受日射和北极海冰调控的东亚冬季风增强 |
周尚蓉 | 中山大学 | 南半球火山喷发对多年拉尼娜事件的影响 |
周新植 | 清华大学 | 基于地震动信号的泥石流-拦挡结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
周旋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Understanding the Factors Controlling MJO Prediction Skill across Events |
周雪钰 | 南京大学 | 基于飞艇观测的热浪加剧臭氧污染的垂直见解 |
朱光逸 |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 一种用于中高层大气测风的地基光学干涉仪 |
庄财钢 | 广州大学 | 一种整合时空流聚类与规则决策树的共享单车用户个体日常通勤模式挖掘框架 |
祝贺以上参会者获得第九届青年地学论坛优秀学生报告奖。
组委会近期将通过邮件发布获奖证书及银行信息回执,请获奖者及时查看邮箱,并于2024年6月7日(本周五)之前反馈回执信息,逾期将影响奖金发放,谢谢!
如有问题,请您邮件联系qndxlt@xmu.edu.cn
-END-
青年地学论坛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